7月14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抛出一颗外交震撼弹,他宣称德国军队已做好“杀死俄罗斯军人”的准备,并强调这不是恐吓,而是基于实力的自卫宣言。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驻扎的5000名德军士兵“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务”,这支二战以来德国首次海外常驻的旅级部队,距离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仅咫尺之遥。
德防长言论引燃东欧火药桶展开剩余87%皮斯托里乌斯的表态标志着德国安全政策的根本转向,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俄罗斯攻击北约成员国,德国军队将“毫不犹豫采取致命行动”。
这位58岁的防长特别强调,德国虽然因二战历史保持了长期的军事克制文化,但如今已到了展示实力的时候,“从实力地位出发” 成为他对俄谈判策略的核心原则。
克里姆林宫的反应迅速而尖锐
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仅用 “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 九个字作为回应,字里行间透露出俄方对德国军事化转向的深切忧虑。
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措辞更为激烈,直接将德国定性为“俄罗斯的敌人”,并警告德国不要忘记其战败国地位的历史教训。
德军完成战后首次海外常驻部署2025年5月23日,德国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军事部署——在立陶宛永久驻扎第45装甲旅。
这支由5000名士兵组成的重型机动旅配备1821辆“豹2”主战坦克和2118辆“貂”式步兵战车,成为北约东翼防御的核心力量。
这一部署的战略位置极为敏感,立陶宛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有共同边界,使德军能够直接监视俄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动向。
德国军备扩张计划同样令人瞩目
默茨政府已将打造 “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 列为国家战略目标,为此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并修改宪法允许大规模举债扩军。
北约2025年峰会将军费目标提高至GDP的5%,而德国目前军费仅占GDP的1.8%,要达到新目标,德国需在数年追加数千亿欧元投入军备建设。
德国安全战略的历史性转折二战后形成的“克制文化”曾长期主导德国安全政策,这种基于历史反思的战略倾向强调避免使用军事力量,以外交和经济手段维护国际和平。
2022年2月2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联邦议会演讲中宣告“时代转折”的到来,乌克兰危机彻底动摇了德国对和平主义的信念,促使柏林重新评估自身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
2023年6月14日,德国政府发布战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系统阐述以实力为基础的防御政策。这份文件标志着德国正式告别“和平主义德国”的历史角色,转向更加进取的安全战略。
皮斯托里乌斯在采访中阐释了这一转变的逻辑:“我们不是为了恐吓任何人,而是为了表明我们清楚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与你们和平相处,但不要以为我们软弱或不会自我防卫。”
德国深度介入乌克兰冲突尽管德国政府拒绝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但默茨总理宣布支持乌克兰研发自己的远程打击系统,这一决定已获得美、英、法的共同认可。
德国官员克里斯蒂安·弗罗伊丁透露,柏林将向乌克兰提供数百枚远程导弹,这些武器旨在帮助乌军打击俄军纵深目标,包括武器仓库、后勤基地和指挥中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已开始向德国转让爱国者导弹生产线,同时,洛马公司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正在谈判转让海马斯火箭炮、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及陆军战术弹道导弹生产技术。
这些技术转让将使德国具备独立生产先进武器的能力。军事专家分析指出,德国正成为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重要军工基地,前线一旦吃紧,德国制造的武器将源源不断输往战场。
波罗的海成军事对峙最前线德俄紧张关系已在波罗的海地区形成实质性军事对峙,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5”军演集结16国40艘舰艇,重点演练封锁俄罗斯航运及反潜作战。
俄罗斯针锋相对,提前启动波罗的海舰队演习,动用20多艘军舰和3000余名士兵进行实弹射击。演习范围覆盖整个加里宁格勒周边海域,被西方军事观察家视为实战预演。
德国的军事化转向引发东欧国家连锁反应,波兰宣布将军费提升至GDP的6%,计划采购500辆“豹2”坦克,立陶宛则请求德国永久驻军,视其为对抗俄罗斯的唯一保障。
欧洲安全架构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德国联邦国防军内部评估认为,俄罗斯可能在2020年代末期准备好并具备与北约开战的能力,这一预测加剧了整个欧洲的危机感。
波罗的海沿岸,德军“豹2”坦克的履带碾过立陶宛土地,这是1945年以来德国军队首次在海外长期驻扎。
在柏林,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正转化为潜艇、无人机和战斗机订单,而在莫斯科,佩斯科夫的警告在外交圈回荡——“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
信息来源: 德防长:如果开战,德军将准备击杀俄士兵——环球时报2025-07-15 德防长宣称已做好杀死俄军的准备,佩斯科夫: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观察者网2025-07-15发布于:河南省手机配资股票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